疫情下的阿里和京东“618”会怎样
- Author:Xiao Liu
- Release time:2022-11-25
随着2022年的到来,人们发现,大家的消费热情出现前所未有的新低。
据数据统计,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仅增长1.7%,消费增速持续下滑。要知道,往年的第四季度由于双十一、双十二、圣诞、元旦等促销节点集中,消费增长一直是较高的。2021年疫情导致的反常,无疑是给渠道商和企业敲响了警钟。
当促销节日不再“促销”
促销节日的“旁落”,从2020年就已经开始。
2020年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只有3328亿元,远不如2019年的4101亿元。2021年全网销售总金额则是3146亿元,相比2020年进一步下降5.47%。
促销节日遇冷,首当其冲的就是它们的“发明者”们。“双十一”的发明者阿里发布的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营收为2425亿元,净利润却只有204亿元,同比下滑75%,这是阿里巴巴成立以来利润下滑最多的一次,也是首次实现负增长。
而“618”的发明者京东2021年的财报同样不容乐观,财报数据显示京东在第四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为52亿元,去年同期时盈利则为243亿元。全年净亏损达到了36亿元,与去年盈利494亿元相比,京东从刚刚扭转亏损的局面,变为再次遭遇危机。
除了整体利润的下滑,京东和阿里在股票上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滑。京东公布完财报的第二天,开盘就直接低开低走,当日跌幅达到了19%。近期京东的股票才回升到公布财报之前的位置,而阿里在股票市场上更是持续下滑,一发不可收拾。
值得一提的是,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年厨房小电(12个品类)零售额为514亿元,同比下降14.1%;零售量为23744万台,同比下降13.5%。
“三座大山”在背 谁敢消费
据相关机构做出的调研报告显示,多数消费支出其实是小幅下滑(10-20%)。疫情不出意外地影响了整个 群体的消费能力,接近 60%的受访者疫情以来收入水平有所下滑,而仅 有 15.6%的受访者在疫情之后的消费支出有提升。但更进一步观察消费 下滑的结构,我们发现,被调研群体中大多数人收入水平是小幅下降(即 下滑幅度在 10-20%)。
其中,所有减少支出的项目中,除疫情明显相关的旅游出行以外,社交娱乐、 美丽/爱好是最主要的消费支出减少细分方向。而所有增加支出的项目中, 除必选属性明显的生活必需品,儿童教育则体现出极强的刚性需求,成 为了疫情期间居民增加消费支出的重要细分。
而在总体支出的比重方面,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吃的方面占比超过30%,住房支出24.6%,交通占据13%,吃住行的合计就接近70%比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难道是大家口袋里都没钱了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这些增加的收入,都去哪里了呢?
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或许可以解释这笔钱财的去向,根据中国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新增存款达到10.86万亿人民币。刨去企业存款、财政性存款等非金融机构存款,全国居民新增存款仍然达到了7.82万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全国14亿人口数量计算,也就是说2022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每个人就存了5585元,如果再扣除掉3亿左右的未成年人,那么每个成年人3个月就平均存了7100元左右。
无疑,疫情的反复、平日吃住行的消费、下一代的抚育和教育消费,在这三座“大山”的压力下,中国居民的消费欲望进一步降低,存款欲望进一步提升。只有手里有钱,才能应对突发的状况,是中国社会大部分人的共识。在这样的氛围下,再吸引人的促销手段也很难让消费提升。
2022年的618 不如让消费回归本质
疫情期间,居民的消费欲望降到低谷,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消费。
不管是长期存在的刚需,还是短暂存在的刚需,对于当下消费欲望大降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希望用钱能买到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当市场从追求低价到追求高性价比时,也意味着当下消费正在回归其本质:各取所需。人们不再被华而不实的促销手段所煽动,出于冲动进行消费。
对此,渠道商和企业也应当抛弃之前想“赚快钱”、“赚大钱”的心理,认真分析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脚踏实地地提供消费者真正所需的产品。消费能力并非瓶颈,优质的差异化供给是中长期激发消费欲望的重要因素,只有能为消费者真正解决生活难题,为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服务的企业和渠道商,才能在消费欲求低下的时期获得新的增长。
同时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京东的货物现在就在不断积压许多货物无法发出。一方面是平台订单量在短时期内大量激增,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在下单后频频面对的配送延期、商品送达时间不可控等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所以618还没到来物流就一直在不断受到影响,导致许多快递员为了多送几单住在了站点。疫情无疑是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麻烦。